背景介绍
耍流氓软件的表现形式
强制安装:一些软件在安装过程中,采取强制手段,让用户无法选择是否安装,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。
自启动:部分软件在后台自动启动,占用系统资源,降低手机性能。
隐私泄露:部分软件未经用户同意,收集用户个人信息,甚至将其出售给第三方。
恶意扣费:一些软件通过诱导用户点击广告或下载其他应用,恶意扣取用户费用。
耍流氓软件的利益链条
广告商:广告商通过投放广告,获取收益。一些软件开发商与广告商合作,将广告植入软件中,共同侵害用户权益。
数据服务商:部分软件开发商将用户信息出售给数据服务商,以获取收益。
手机厂商:部分手机厂商与软件开发商合作,将流氓软件预装在手机中,以提升销量。
相关部门加强监管
针对耍流氓软件的现象,我国相关部门已开始加强监管。例如,工信部近日发布《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,要求各企业自查自纠,严厉打击侵害用户权益的软件。
耍流氓软件严重侵犯了用户权益,损害了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。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,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,切实保障用户权益。
网友反馈
网友纷纷表示,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,严惩耍流氓软件,让手机回归纯净。有网友表示:“这些流氓软件真是让人头疼,希望有关部门能出手整治,让我们的手机用得更安心。”
耍流氓软件已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一大毒瘤。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违法行为,切实保障用户权益。同时,用户也应提高警惕,避免下载、使用这类软件,共同维护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。